初心
1988年,我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,怀揣着对精神医学的热爱,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。
那时的中国,"心理咨询"还是个陌生的词汇,但我已预感到在这片快速发展的土地上,我所从事的行业可以帮助到很多需要慰藉的心灵。
觉醒
最初在精神病院工作时,我每天忙于开药、写病历,面对的多是失控的重性精神病人。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工作与我之前所希望的职业有很大的落差感,这让我陷入深深的迷茫。
直到有一天,我在《医学与哲学》杂志上读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"生物-心理-社会"综合医学模式。
这个理念如同一道曙光,照亮并坚定了我的职业化道路。我意识到,真正的医疗不应该只关注生物层面,更应该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。
带着这份发心,我开始在医院推动心理咨询项目的设立。
蜕变
1991年,我有幸前往日本明星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临床心理学。那段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,也坚定了我要将更专业成熟心理学带回中国的决心。
回国后,我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私人心理咨询工作室——福州东方心理健康研究所。从此,我的人生与心理咨询这份事业紧密相连,再也无法分割。
成长
三十多年来,我接待过形形色色的来访者。他们中有各种困惑的青少年,有婚姻危机中的夫妻,有职场压力巨大的白领,也有面临生命困境的老年人。
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特的,每一次倾听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
记得有一位中年男性,他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,表面光鲜,内心却充满焦虑和不安。通过深入交谈,我们发现他的焦虑源于童年时期父亲的高要求和批评。
我教会了他一些正念冥想的技巧,帮助他学会觉察当下的感受及接纳和解,几个月后再次见面时,他脸上的笑容告诉我,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。
顿悟
随着接触的个案越来越多,我开始有了一些人生的感悟。这些感悟像是一颗颗智慧的种子,在我的心田里生根发芽。
我开始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,形成了"每日一毛"系列。
"心理空间比物质空间大,一味追求物质而感到辛苦时,可以来到心理空间,它是升华你人生的地方!"这句话,是我在面对许多被物质主义困扰的来访者时的感悟。
"婚姻中各种问题现象的背后,最需要看到的是:对爱的渴望。"这是我在帮助无数对夫妻解决婚姻危机后的体会。
传承
作为包括CCTV《心理访谈》在内的许多媒体的特约心理嘉宾,我有机会将心理健康的理念传播给很多的人。但我始终相信,很多深刻的改变发生在一对一的交流中,在那些细微的,看似平凡的瞬间。
"所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帮助一个人相信他自己有足够的智慧,解决自己的问题,是助人工作的至高境界。"这句话,是我多年来的工作信条。
我深信,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,我们的工作就是唤醒他们内在的智慧。
分享“每日一毛”的初衷:初心不改
如今,我已年过花甲,庆幸的是我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,“每日一毛"是我多年经验的结晶,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。
我希望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箴言,能为更多人点亮一盏心灯,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。
"与其说'没有办法',不如说:'暂时还没找到办法'。"这句话,是我常常用来鼓励那些陷入困境的人。
每一个"每日一毛",都承载着我对生命的敬畏,对人性的洞察,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。它们不仅是我对来访者的建议,更是我对自己及同道者的提醒。
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,我也曾遇到过挫折和困惑,但正是这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及许多智者和亲友的支持,支撑着我一路前行,我心怀感恩!
相信只要是有生之年,我都会继续在心理健康这条道路上努力精进,用专业前沿的心理学知识和敬天爱人的真情实感,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这是我人生信念和生命意义的内核,也是我创作“每日一毛”的初衷,与大家共勉!
毛朝灼2024年9月5日于福州拙笔